/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与技术是当代世界两大支柱 应让互联网金融的水透亮起来

金融与技术是当代世界两大支柱 应让互联网金融的水透亮起来

发布时间:2014-07-29 分类:趋势研究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6月公布的2013年年报,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互联网金融再次成为受到重点关注的两点。

央行年报显示,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一年。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支付机构全年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53.38亿笔,金额总计达到9.22万亿元。

然而,与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势头相伴随,各种问题甚至乱象也混杂而来。央行年报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其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突发性有所增加,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构的法律定位不明确,业务边界模糊。二是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资金存管存在安全隐患。三是风险控制不健全,可能引发经营风险。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本质上就是人口最多、经济活跃的市场遇上快速普及的新技术的结果。中国互联网用户数2003年时为0.8亿,2005年首次突破1亿,而2011年则超过5亿,到2014年一季度则达6.71亿,预计到2015年底可能达到8亿。当如此迅速增长的互联网人口遇上金融事务时,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导中国金融传统格局就不得不与新金融文化向碰撞。这种碰撞必然带来一个既开辟了新天地,又充满混沌的世界。

有看法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品种都是金融业早已有之的,只是拿到了互联网上去销售。这种看法固然有道理,然而,渠道不就是金融最根本的性质之一吗?金融的“融”字本身就代表着渠道。渠道开拓代表着金融所服务领域的拓展,金融业本身的形态也必将随之改变。

金融与技术是当代世界的两大支柱,金融业的发展历来紧随技术进步,金融业能有当今的规模与形态,就是因为互联网而起:1986年底英国进行了“金融大爆炸”(The Financial Big Bang)改革,使各类金融交易打破了传统面对面交易规则的束缚,可以利用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技术进行快速交易、远程交易、跨境交易、多品种交易,结果就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金融业发展出现了全新局面,金融衍生品爆炸式发展。如今,全球场内场外金融衍生品总额已达全球GDP的十几倍至多,远超传统金融业务的规模。

可以说,互联网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之后,业已彻底改变了金融。其中积极的方面不胜枚举,而消极的一面则是衍生品过度膨胀导致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深刻原因在于西方社会消费总量的常年徘徊,迫使有了新渠道的金融业在同业业务中自我循坏膨胀。而中国则是全然不同的社会基础,史无前例的巨大城市化进程正在发生,代表着实体经济活跃程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蓬勃增长。到2020年,中国还将解决“三个1亿人”的城镇化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给金融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可能性,一批前所未有的金融业务品种将在中国诞生,金融业的革命性新形态可能出现。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了互联网金融,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要让互联网金融健康成长,实现其发展潜力,防范系统性风险,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让互联网金融的水“活”起来。让互联网金融的水“活”起来就是互联网金融要积极发展富有活力的、阳光型的业务,当前,以互联网支付、众筹融资、P2P借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种类多样,形态各异,蓬勃发展,适应了电子商务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的需求以及金融创新的需要,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创造能力。

其次,要让互联网金融的水“深”起来。让互联网金融的水“深”起来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深化。“金融深化”的含义是创造新的金融市场、涌现新的专业化金融机构和交易品种,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目前,互联网金融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动力之一,进一步深化发展互联网金融,就要使其规划化地创造一些市场。美国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就是互联网创造新的金融市场范例之一。

最后,要让互联网金融的水“透亮”起来。让互联网金融的水“透亮”起来就是要增加透明度,使金融监管与金融治理与时俱进。互联网金融要鼓励创新与发展,但同时要完善和规范监管,应该明确监管主体,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实施交叉性监管,完善监管规则。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

 来源:中国网